91热爆
设有药学学科(一级学科)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并于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后。药学学科下属药物化学、药剂学、生药学、药理学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、药物分析学等二级学科已累计进站博士后37人,目前在站博士后11人。药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优秀的导师队伍、先进的科研设施,能为在站博士后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和成长环境。
二级学科
1.药物化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小分子药物的合理设计、合成和活性研究 | 叶德泳 |
| 基于活性天然产物/分子靶标结构的药物研究 | 李英霞 |
| 活性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| 孙逊 |
| 抗细菌耐药抗肿瘤天然药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 | 穆青 |
| 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、改造和反应方法学研究 | 王洋 |
| 天然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 | 胡金锋 |
|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设计、合成与活性研究 | 付伟 |
| 炎症免疫小分子药物的发现与开发 | 王永辉 |
| 抗肿瘤药物及合成方法研究 | 赵伟利 |
|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、恶性肿瘤药物、药物发现新方法等的研 究开发;药物研究中转化医学手段的探索研究 | 邵黎明 |
2.微生物与生化药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 | 鞠佃文 |
3.药剂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药物靶向策略及其给药系统 | 陆伟跃 |
| 微粒和纳米给药系统 | 吴伟 |
| 靶向药物递释系统 | 蒋晨 |
| 分子影像、分子探针和诊断药物研究 | 李聪 |
| 口服与靶向给药系统 | 王建新 |
| 鼻腔给药及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 | 张奇志 |
| 多功能纳米递释系统 | 陈钧 |
4.生药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资源 | 陈道峰 |
| 新型天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新药研究 | 侯爱君 |
5.药物分析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生物技术类药物分析技术 | 卢建忠 |
| 药物分析新技术 | 陈刚 |
| 体内外手性药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 | 段更利 |
|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 | 郁韵秋 |
6.药理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神经药理学 | 钱忠明 |
| 心血管药理学 | 朱依谆 |
| 分子药理学 | 余科 |
| 肿瘤药理学 | 杨永华 |
| 免疫药理学 | 沈晓燕 |
| 药物不良反应、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 | 程能能 |
7. 临床药学
| 研究方向 | 导师 |
| 遗传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| 蔡卫民 |
| 药物基因组学 | 石乐明 |
| 临床药学 | 蔡卫民 |